400-848-8001

2020军队文职经济学知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经济发展

2020-08-07 10:34:52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导语】2020军队文职经济学知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经济发展已发布,为助力各位考生做好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准备,红师军队文职考试网提供了军队文职专业科目综合辅导等内容,祝大家考试顺利。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艰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安排3.6%以上的赤字率,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宏观政策强调“稳”。宏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本文着重讲解财政政策。

一、知识点介绍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财政预算包括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指的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财政盈余指的是国家在一个财政年度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二)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个部分。

税收指的是国家为了实现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是政府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

利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所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债指的是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需注意的是,公债最终是要花出去的。

费是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的一定费用。

其中政府能够控制为税和债。

(三)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通过国家预算安排用于各方面的支出。按经济性质的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实质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货币性支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为同向变动,故在政策分析时我们可直接按照财政支出这一大项来看二者的变动对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四)财政政策的运用

当经济过热时,即进入通货膨胀时,政策的目标为降需,故此时一般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此时对税收的调整为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当经济萧条时,即市场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此时采用扩张性政策,即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二、试题展现

1.今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以下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A.增加税收

B.增加财政支出

C.减少银行贷款

D.降低利率

答案:B。解析: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A项错误,增加税收是指政府多收税,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B项正确,增加财政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C项错误,减少银行贷款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项错误,降低利率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故本题答案为B。

2.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的增加效应,2017年我国财政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下列能够产生“挤出效应”的举措的有( )

A.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生产规模扩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C.下调增值税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发展

D.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经济发展

答案:A。解析:A项正确,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可以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将更多货币投入市场中;市场上资金充足,生产企业利用可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消费者消费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B项错误,政府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投入市场资金变少,会导致投资规模减小,无法刺激经济增长,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下调增值税税率,会减少当下政府财政收入,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减少居民存款、增加贷款,从而增加市场中货币流通量,使得消费规模扩大进而发展经济。但此政策为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而非政府执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题意不合。故本题答案为A。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