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开国大典阅兵式珍闻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导语】

欢迎加入2018军队文职考试群:419185217了解更多文职资讯。更多资讯请关注红师教育微信公众号(hongshankou81)。

大阅兵是展现国威,扬我军威的最好形式之一。根据陆续解密的国家档案,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大阅兵中的许多机密得以公开。笔者整理和回顾我国首次大阅兵的盛况时,发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东:“告诉同志们,这个阅兵,是开国第一次,一定要搞好,不能搞坏。”

1949年初,根据解放战争进程和斯大林的建议,中共中央把开国的日期从原定的1950年元旦提前到1949年10月1日。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决定, 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和阅兵仪式,并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筹委会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杨成武和唐延杰分别任正、副主任。

开国大典阅兵活动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在整个开国大典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从毛泽东主席到各级指挥员都非常重视。对人民解放军来说,如此大规模的集会活动和队列、装备合成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受阅部队作为百万解放军的代表,要向全世界展现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为了制定翔实可行的阅兵方案,聂荣臻、杨成武、唐延杰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时世界各国军队的阅兵资料,并多方求教。

刘伯承在苏联留学期间,亲眼目睹了苏军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他详细地向杨成武谈了阅兵的具体情节和注意事项,最后概括地说:“阅兵无非就是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简单地说就是三个字:精、气、神!”陈毅更直截了当地说:“多少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杨成武还访问了几位原国民党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做法。当时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阅兵指挥所以我军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阅兵经验为依据,博采古今中外阅兵的优长,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阅兵典礼方案》。

1949年8月中旬,离开国大典只剩下一个半月了。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听取了聂荣臻关于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杨成武汇报了阅兵典礼方案。

经过讨论和部分修改完善,最后一致通过了这个方案。毛泽东强调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并没有敲定下来。阅兵指挥所研究制定了两套方案呈报周恩来。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选在北京市郊西苑机场。考虑到西苑机场没有检阅台,距市区远,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很不方便。周恩来经过权衡,于1949年9月2日终于下定决心,在报告上签署:“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协会议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

朱德特别指示,给受阅官兵的伙食中每人每天增加一个鸡蛋

1949年7月底,聂荣臻受命后,即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了开国大典受阅部队。初步计划共有1.64万余人,分别集结在北京郊区的北苑、丰台等地,进行针对性训练,9月7日至23日进行合练,9月25日、27日组织预演。

受阅部队接到命令后,马上挑选优秀战士组成方队,参加即将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式。指战员们都想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性的盛典,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选拔是严格而残酷的,落选者绝大多数是因为身体有伤,主要是因腿脚负过伤影响走路的姿势而被淘汰下来。这些刚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人人都是从血泊中闯出来的,特别是老兵,能被选上的比例并不大,许多被刷下去的战士当场便抱头痛哭。

幸运通过选拔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的指战员们,立即投入艰苦的训练中。阅兵训练的时间非常紧张,徒步部队的训练不足一个月,摩托、机械化部队只有20多个摩托小时。但指战员们士气很高,争分夺秒,从凌晨到夜晚,每天训练15个小时。

八九月份的北京,正是”秋老虎”肆虐的酷暑季节,也是阅兵训练最紧张的阶段。由于训练时间长、强度大,受阅官兵经常在训练紧张时饿着肚子踢正步。从硝烟弥漫的战场突然转到整天走队列,许多人感觉枯燥乏味,但是他们知道担负着与平时打仗一样的历史使命。训练中,每个人平均踢破了3双鞋子,很多人脚上都有磨破的伤痕。指战员们顶烈日,冒酷暑,把训练场当战场,反复锤炼着每个动作,背晒得脱了皮,胳膊、腿练肿了,也没有人叫苦叫累。受阅的骑兵部队指战员为了使人、马站得稳,跑得整齐,从早到晚与战马滚在一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演练、调教。各部队发扬军事民主,遇到难题,就召开“诸葛亮会”,鼓励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

坦克方队把从战场上缴获的各种坦克重新刷漆,按型号编号排列。酷暑中的坦克被太阳晒得如同刚从火炉里掏出的钢铁,钻入这铁疙瘩里面训练炎热难当,但是,坦克兵们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

爱兵如子的朱德亲自看望了正在训练的指战员们。回到中南海后,他特别指示有关部门,给受阅官兵的伙食中每人每天增加一个鸡蛋。

杨成武博采众长,确立了我军阅兵的动作规范和操演标准

《阅兵典礼方案》将典礼分为两个部分:接受朱德总司令检阅的阅兵式;行进经过天安门检阅台前,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的分列式。

阅兵式在部队静止状态下举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

分列式以天安门城楼为阅兵台,在部队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当时,人民解放军已经有22年战史,但是还没有关于队列训练的条文和规范动作的准则。依照什么规范?遵照什么标准?安排什么兵种?操演哪些动作?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杨成武寝食难安,是采用国民党旧军队的,还是采用苏联的模式?他查阅了国内外许多有关阅兵的资料,还向老将们虚心求教,最终确定以刘伯承留学苏联时撰写的步兵队列条例和旧的《中华民国24年步兵操典》为基础,制定我军的标准,步兵一步迈出长度为70厘米,齐步高度为15厘米,正步高度为30厘米,兵与兵、方队与方队之间保持标准的间隔距离。

阅兵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万国杂牌”。在众多缴获的轻武器中,大部分是从蒋介石军队手中夺过来的,另一部分是从日军手中夺来的,有中国造的,有美国造的,还有德国造的、西班牙造的,等等,五花八门。为了整齐划一,阅兵指挥部进行了分类,挑选美制汤姆式冲锋枪、英制斯登式冲锋枪、日制“三八大盖”步枪等,按照阅兵方队进行统一配备。

开国大阅兵受阅部队中还有礼炮部队、骡马部队和装甲兵组成的陆军特种部队。

战车团为开国大阅兵调集的总共1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全部是从侵华日军手中缴获的。坦克与坦克之间动作协调全靠电台指挥,但是这些坦克的电台大部分失灵。指战员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即通过人的动作进行沟通,以此来修正坦克之间前后左右的距离。具体方法是:车长站在坦克炮塔的上面,驾驶员在下面,车长用脚踩驾驶员的肩膀,踩一下,方向往左;踩两下,往右。

骑兵队列由华北军区骑兵3师组成,指战员多数来自内蒙古大草原,骑术精湛,训练有素。按要求“红马连”“白马连”出队时须6马并行,马腿的动作也要完全一致。为了防止检阅时马失前蹄或随场拉粪等问题的出现,骑兵们认真研究,找到了相关解决方法。

礼炮部队根据典礼方案规定,在毛泽东主席亲手按下电钮,国歌奏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的奋斗历程。国歌奏完,28响礼炮也要鸣放完毕。这就要求射手每发礼炮发射间隔为4秒。当时我国没有专用礼炮,指战员们用山炮代替。由于山炮的声音非常大,炮手们根本就听不清口令,指战员在指挥台中间,摞起几张大方桌,让喊口令的人站在上面,手里拿着红色的令旗。在喊“放”的同时令旗落下,炮手看到后马上拉火。就这样,在开国大典上,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28响,一气呵成,配合完美。

1949年8月底,周恩来提议:空军也加入开国大阅兵的检阅

到1949年上半年,我军只有一个军委领导下的航空局,尚未成立空军。开国大阅兵筹备之初,没有计划空军受阅。

8月15日,空军南苑飞行中队成立,承担保卫北京空中安全任务。周恩来向筹委会提议空军也参加开国大阅兵的检阅,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赞同。

空军南苑飞行中队的飞机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一共19架,机种复杂,性能各异,有的飞机是用收集到的零配件组装起来的。大部分飞行员是国民党空军起义、投诚过来的,也有少量我军培养的优秀飞行员。飞行梯队从组建到接受检阅,只有一个月时间,没有技术资料,没有空域进行模拟练习。飞行中队计划派出性能比较好的9架美制P-51“野马”战斗机参加阅兵。

9月上旬,周恩来与朱德、聂荣臻一起来到南苑机场,现场观察试飞。随着一阵轰鸣声,9架P-51飞机直冲蓝天,并很快就在空中调整成“品”字队形。当飞机两次通过机场上空时,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一齐拍手叫好。飞行表演结束后,周恩来询问:“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在一旁的朱德补充说:“什么飞机都行。”军委航空局很快落实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的指示,决定:大典时出动17架飞机接受飞行检阅,为防止敌机可能进行骚扰和破坏,另预留2架飞机在机场作防空之用。这17架飞机中,包括9架P-51型战斗机、还有3架修复的运输机、1架通信机、2架英制“蚊式”战斗轰炸机、2架PT-19初级教练机。

每名飞行员都向组织立下了“生死状”:“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落到城内、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这17架飞机是5种不同型号的飞机,性能各异,战斗机时速600公里,运输机时速300公里,其余机型时速均不足200公里。根据要求,受阅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时必须队列整齐,分秒不差,队形严整。而且天上的飞机要和地面的坦克部队同步通过天安门广场,这对飞行编队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经过反复摸索和推演,飞行中队选择了3个不同航线的进入点。战斗机和轰炸机速度最快,从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进入;运输机为中速,从建国门和通县之间进入;其余飞机从建国门东侧进入。起飞的顺序为先小后大,先快后慢。到达天安门广场上空的最终受阅队形是,最前面为9架美制P-51 “野马”战斗机,紧随其后是2架英制“蚊式”战斗轰炸机和3架刚修复的C-46运输机,一架L-5通信机和2架PT-19初级教练机排在队伍的最后。

为了展示解放军空军的强大力量,飞行大队制定了复飞计划,9架P-51“野马”战斗机在最先通过天安门上空之后,兜了一个大圈又飞回来,紧跟在通信机、教练机编队后面,再次飞过天安门上空,这样,看起来参加阅兵的飞机达到了26架。

聂荣臻命令:如遇空袭,要听从指挥,保持原队形,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

在开国大阅兵紧锣密鼓的筹备时期,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国民党空军的飞机随时有可能对北京实施空袭。5月4日,国民党空军从当时还未解放的青岛出动6架轰炸机飞到北京南苑上空,投弹30枚,炸毁飞机4架,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这一惨痛教训,警示着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一定要考虑到防空部署。

为防止国民党飞机空袭,聂荣臻调集高炮部队部署到北京周围。同时,提议将开国大典定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15时开始,阅兵式16时开始。主要是考虑国民党飞机如果从当时还没有解放的成都、广州、重庆、舟山群岛或台湾起飞对北京进行空袭,返航时天色已晚,而当时的飞机没有夜视夜战装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同时,阅兵指挥所还对防空准备了详尽预案:受阅时,如果遭到国民党空军飞机袭扰,城楼上的领导人立即到天安门的门洞里躲避;现场参加游行的群众则就地卧倒。同时,用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在广场外组织高炮对空射击。可是,在空中拦截的战斗机在哪呢?因为空军的战斗机此时正在编队接受检阅。

为了确保防空安全,朱德、聂荣臻决定,4架受阅的飞机带弹飞行,以便为空中拦截国民党袭扰飞机争取更多的时间。飞机带弹升空接受检阅,本身是相当危险的,国际上少有先例,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个想法也是大胆而不可思议的。

北京曾经是国民党政权的北方指挥中心,大量反动的军队、宪兵、特务机关,仍然残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之中,严重威胁着开国大典顺利进行。

为了开国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9月2日,中央军委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还专门从苏联进口了探测器。开国大典之前,战士们每天都要用探测器对天安门城楼逐段扫描。就在开国大典前一天,战士们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苇席下面扫出了一个炸药包。阅兵前夕,公安部门根据10月1日当天阅兵队伍集结和分流方向部署了警戒范围,在各路口和重要部位设立警戒点,日夜看守。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聂荣臻在受阅的前一天发出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即使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游行群众也不要乱跑,要听指挥。对受阅的战马,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空袭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10月1日下午4时,盛大阅兵式顺利举行,为开国大典献上了一份厚礼

1949年10月1日下午4时整,阅兵典礼开始。朱德总司令神采奕奕,乘阅兵车检阅了排列在长安街的部队。阅兵式结束后,朱德总司令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然后阅兵分列式开始!伴着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面火红的“八一”军旗在护旗兵掌护下,引导受阅部队由东向西行进。

随后,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由东向西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

走在最前面接受检阅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部队。仅有4个排面,共36人,看起来很单薄,说明刚建立的人民海军还处在摇篮中,但是人民解放军从此将不再是单一的陆军,而是向多军兵种的现代化军队发展。

随后是12个步兵方队。前面的方队,指战员们胸前挎着清一色的斯登式、汤姆式冲锋枪,后面的方队由骡马牵引着迫击炮,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领袖们的检阅。指战员们以新中国钢铁卫士的雄伟姿态,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受阅炮兵师组成5个方队,分别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37毫米高射炮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美式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

受阅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1个团编成3个方队。铁流滚滚,这些被誉为“活动的战斗堡垒”,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重武器装备,人们为这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机械化部队而欢呼。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空军17架飞机编成战斗机、轰炸机、教练机3个梯队,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分批次接连飞临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气势磅礴,与地面的战车方队遥相呼应。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把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推向高潮。

骑兵师的4个方队尾随战车方队行进。走在前边的是3个骑兵团方队,其后是一个由骡马牵引的75毫米野炮营方队。骑兵师1978匹战马,均以6路纵队中速前进。各方队的军马毛色整齐划一,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间行进在阅兵台前;骑在马上的指战员,身着草绿色军装,手握钢枪,腰挎战刀,英姿勃发。

开国大典阅兵历时150分钟。受阅官兵共有19,248人。受阅武器装备有: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受阅空军3个梯队17架飞机。整个天安门广场始终沉浸在庄严、热烈和欢乐的气氛中。

从硝烟中走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部队举行盛大阅兵,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令国人扬眉吐气,也震惊了世界。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