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火箭军工程大学释放政策制度红利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2024-04-10 11:12:46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集体备课练讲、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材料、检修教学场所设施……伴着和煦春风,走进火箭军工程大学,处处活跃着“孔雀蓝”奋斗的身影。

近年来,该校深入学习新的文职人员制度,主动探索实践,着力在释放政策效能上下功夫、在破解选育用保难题上求突破、在集聚高层次人才上见成效,积极为文职人员搭建平台阵地,形成以制度优势催生人才优势、以一流人才支撑建设一流院校的工作格局。

巧借东风好行船,打好人才延揽“主动仗”今年1月底,该校政治系在召开寒假前教育动员部署会时,为休假人员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就近与地方“双一流”高校取得联系,进行文职人员招聘宣传和政策答疑,吸引相关专业优秀博士踊跃报名。

“必须用好用足新颁布的文职人员政策制度,有序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构建与单位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教员队伍。”该系主任介绍,新的文职人员条例施行后,该系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文职人员相关管理规定,积极搭建聚贤引智平台。

去年以来,他们专门成立宣讲考察组,由系领导带队,先后赴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政策宣讲、交流答疑活动,同时邀请在学校驻地的博士来校参观交流,增进对军队、岗位了解,增强报名参考意愿。

为紧抓机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该校主动出击、优中选优,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的引进、保留和激励措施,打出一套“组合拳”——立体宣传、广泛推介。利用“两微一端”融媒体平台、专业招聘网站、高校就业网发布岗位招聘计划和宣传片,按地区组建招聘宣传小组,深入各知名高校现地举办招聘宣讲会、参加毕业人才招聘会,设立咨询电话专线,安排业务骨干全时在线做好政策讲解和咨询答复服务,通过线上线下齐出击、教职员工齐上阵、宣传答疑齐跟进,有效扩大影响面、增加吸引力。超前物色、精准遴选。探索实施博士学历文职人员预选考察机制,提前发布预选公告、组织面试体检,将符合条件的人才确定为预选对象,签订意向协议进行试岗考察,对无法参加岗前考察的人才,适时邀请其来校参观体验,并安排专人定期沟通联系,动态掌握预选对象毕业进程和本人思想变化等方面情况,最大限度锁定高学历人才。

建立基地、优质供给。与部分“双一流”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文职人员定向招聘基地,按照“精准推荐人才、订单供给人才、联合培养人才”思路,构建形成稳定高质的人才“供应链”。据了解,该校2023年共招录博士学历文职人员34名,其中29名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招聘质量层次较往年明显提升。加强培训锻好钢,绘好融合培育“路线图”“下面,请大家用速度测量仪来验证自己推导的结果……”前不久,该校“铸剑杯”教学比赛如火如荼展开,中职组参赛选手、该校文职讲师申通在讲述《导弹应用力学基础》课程时,专门把速度测量仪带到课堂,让学员自己动手验证,这一环节的加入,使学员对理论定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经过一系列激烈角逐,申通最终夺得中职组第一名。走下领奖台,申通难掩内心激动,他说:“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培训分不开。”“军队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文职人员参加学历升级教育,选派文职人员参加有关学习培训。”该校政治工作处领导介绍,新的文职人员制度明确,军队可以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对文职人员进行培训,用人单位应对文职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并归入文职人员人事档案。

申通去年3月初登讲台,开始自己的教学之路,短短两个月后,便成功以该校骨干教员和教学团队成员的身份,赴厦门大学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设计、教法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申通告诉记者,正是通过这次培训,他开阔了眼界视野,学到了先进经验,找准了改进提高方向。为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取得实效,该校借鉴军官教员培养经验,挖掘和用好培训资源,为每名文职人员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采取“师傅带徒弟”方式,建立“捆绑带教”“跟课带课”等机制,遴选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员,与文职人员逐一“结对子”,明确培养目标,规划职业路径,锤炼过硬岗位能力。那年隆冬,一场实弹发射演练火热开展。该校文职教员陈恩情奔忙在发射架下,对某型防抗装备的作战运用进行现场考核把关,同时为部队官兵耐心讲解伪装防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为演练提供精准有效的技术支撑。

“发射零日,当导弹腾空而起划破天际的一刹那,我深深感受到什么是国威军威!”陈恩情激动地表示,通过这次实装操作、实战化演训,他对火箭军基层部队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基层指挥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进行培训,培训指向更加明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们履职尽责的能力。”陈恩情说。

“越了解部队,越能找到差距。”该校基础部文职教员李建宏,去年暑期赴某导弹旅实习,每天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真真切切感受基层连队的“刚”与“柔”。

谈到这次经历,他感慨道:“原来我离一名合格的军校教员还有很大差距,我以为我平时做得很好,但是跟官兵比起来,我在言行举止、军容风纪等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近年来,该校坚持用好军地资源,按照“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思路,主动与保障任务重、装备类型多、培训需求大的部队建立互教互学联动机制,分批次分专业安排文职人员赴一线当兵锻炼,跟班执勤了解部队,同时引导他们把所思所获转化运用到本职工作中,最终实现与部队需求无缝对接。针对部分新聘文职人员“不会教”“教不好”的现实问题,该校还充分利用教员发展中心,加强教学法技能培训,拓宽“军职在线”“慕课”等网络课程自训渠道,鼓励文职人员参与以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让文职教员与现役教员同台竞技,在良性竞争中弥补短板、提升本领。凝心鼓劲添动力,建好聚优留人“生态谷”“本来觉得军营很陌生,但学校党委的暖心举措,让我感受到对文职人员的关爱,我要和军人一样坚守、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完成好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2021年,李林远成为该校一名文职人员,其爱人也一同来到驻地工作生活,人生地不熟,没有住房一直是两个人的“心头病”。好政策让人如沐春风。令李林远没有想到的是,入职后不久,该校通知她可以住单位的公寓住房,并配套了基础生活设施,实现拎包入住。去年,在李林远怀孕期间,她在医院做检查和住院时均享受到了文职人员的优先接受医疗保障制度;临近产期,该教研室领导专程来到家中看望慰问,生产后她又领到了生育津贴和保教费……一系列温馨举措,有效解决了李林远生活上的难题,让她有了“家”的感觉。她感动道:“文职人员福利待遇和权利保障越来越充分,让我能更加心无旁骛投身国防教育伟业。”

“从实际出发用心筹谋,依法依规用好用足政策,能协调的积极协调,需研究的抓紧研究,该拍板时果断拍板,确保好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结果,持续激发文职人员的强军动力。”

该校领导介绍,他们坚持事业留人,也注重环境留人,对文职人员衣、食、住、行、就医提供“一站式”服务,特别是针对营区远离市区、周边房源匮乏的现实情况,为硕士以下学历文职人员提供集体宿舍,为博士学历文职人员提供单间公寓住房;积极为文职人员办理人才分类认定,符合条件的享受驻地人才安居保障、免落户购房资格以及生活服务“绿卡通”等配套保障服务;主动协调军队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缴纳保险等方面为文职人员提供便利、争取优待,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干事创业离不开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该校坚持政治上充分信任、地位上充分认同、情感上充分尊重,不断增强文职人员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

去年底,该校文职教员赵梓妤入选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这与该校给予的科研支持分不开。

2021年,赵梓妤从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怀着军工报国的梦想加入该校文职教员队伍。

该校按照博士每人20万元、硕士每人10万元的标准为新入职文职人员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并指定1名高职教员担任帮带导师,同时根据个人能力基础、特长专长和岗位需求进行订单施训……很快,赵梓妤就对火箭军科研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军队科研的需求。她很快搭建起了实验平台,购置了实验材料与设备,开启了科研攻关之路。

入职短短几年,赵梓妤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参与军委科技委两项研究,火箭军级两项研究,取得三项专利。

该校始终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和使用文职人员,遴选综合素质强的文职人员担任学科、团支部、教研室负责人,让文职人员在工作中“挑大梁”。

先后选拔35名素质优秀、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文职骨干担任部(中心)、教研室领导,47名优秀文职教员进入校院各类专家委员会、担任教学组长、课题负责人等职,让他们肩头有责任,履职有名分。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调整优化完善了许多内容,文职人员身份定位、发展路径更加明晰,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该校供应保障处助理员张煜是一名转改文职人员,他说:“畅通管理类文职人员晋升通道,建立文职人员领导岗位职务层级与文员等级并行制度,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大家成长进步的‘天花板’,鼓励大家长期稳定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释放政策效能,激发干事动力。该校通过一系列举措,加速人才流动,优化队伍结构,拓宽发展路径。近年来,该校文职人员中有6人晋升正高职、40人晋升副高职,1人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2人荣立二等功、17人次荣立三等功,涌现出一大批文职人员先进典型。大家普遍感到岗位晋升舞台更宽阔,未来发展方向更明晰,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动力更足了。作者:钟福明、杨睿、雷哲

摄影:潘剑、白祖华、罗显廷

来源:中国火箭军

责任编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