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部队文职考试:新闻学中“沉默的螺旋”的理论

2018-08-13 09:34:30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部队文职招聘考试的新闻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知识点,我们需要掌握“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念和特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沉默的螺旋”理论相关知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评价“沉默的螺旋”

考点一:“沉默的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概要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是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1980年《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中基于全面的概括。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并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

主要观点(三个基本命题)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里过程,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坏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如此循环形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任何“多数意见”、舆论、流行和时尚的形成,背后都存在着这样的机制。

舆论定义:围绕争议性问题,在没有孤立前提下可以公开表明意见(围绕时事性问题),是为使自己不陷于孤立而必须公开发表的意见(侧重围绕社会传统、道德、行为规范)。

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制约影响舆论。

舆论的形成不是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社会群体和大众传播是人们判断意见环境(周围意见的分布状况)的主要信息源。在以电视普及为特点的现代信息社会,传媒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3)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点: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和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站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两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它的舆论观,二是它的效果观。

舆论观

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舆论是“公开的意见”。诺利.纽曼认为,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在公开场合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1.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2.它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效果观

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不止于认知阶段,包括了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力量。

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

意义

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这正是传统的舆论学所忽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的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压力。

假说中对传播媒介的“赋予地位”功能、大众传播的公开性和普遍性、报道内容的类似性和累积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选择性接触”的困难性所做的分析,对重新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争议

焦点集中在其理论前提强调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趋同行为的动机)不应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限制的变量。“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仍有待推敲。

“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依据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有关社会伦理和行为规范问题多数意见可产生强大压力,技术性、程序性问题却未必有效。争议问题与自己是否有直接利害关系,也是决定人们对多数意见或服从或抵制抵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数意见”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单一民族、保守传统社会、安定时期,多数意见压力巨大;多民族、开放社会、社会混乱则作用不大。

极力强调多数或优势意见的压力,忽略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

部队文职招聘考试经典例题:(简答题)如何理解“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这个观点?

红师解析:“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这个观点指出,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是个人感觉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然后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不仅如此,它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舆论其说是“公共意见”和“公众意见”,倒不如说是“公开的意见”,换句话说,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够成为舆论。一种意见一旦具备了这种性质就会产生一种强制力——公开与之唱反调就会陷于孤立状态,就有遭受社会制裁的危险。为了免于这种制裁,人们只有在公开的言行中,避免与其发生冲突。由此可见,“沉默的螺旋”中的的这个观点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责任编辑:李兴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