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2019-11-23 10:44:57
来源:求是网
TAGS: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并就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调查研究谋划工作、狠抓落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好、用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

一、提高重视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提出了很高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重视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化解能力不足带来的“本领恐慌”。

(一)扫除形式主义的积习陈弊。恩格斯指出,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形式主义是以搞形式为目的的形式,是与实事求是正相背离的错误思想表现。现实社会中,一些地方、机关单位追求“文山会海”、“报表”、“留痕”,而不去抓工作落实,都是形式主义表现,也令基层干部深恶痛绝。不坚持实事求是,不愿深入调查研究,就容易不自觉地犯形式主义的错误。领导干部重视深入调查研究,既有利于自身克服形式主义,也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二)祛除官僚主义的顽疾痼瘴。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党执政之后,我们党最大的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官僚主义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常见病”,实质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情感淡薄,直接表现就是“官气”太重。1950年2月,毛泽东为东北地区领导干部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1960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的党内指示中,把联系群众少、认真调查研究少列为总结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有利于抵御官僚主义思想侵蚀,有利于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和所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

(三)化解能力不足带来的“本领恐慌”。毛泽东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早在延安时期, “本领恐慌”就是“心里没底”、“本领不够高强”,原因是能力不足,根源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继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之后,2019年1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安排在了人民日报社,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全党在调查研究中加强学习树立了光辉典范。领导干部要增强看齐意识,通过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真正化解能力不足带来的“本领恐慌”。

二、提高对调查研究的方法认知

不会搞调查研究,搞不好调查研究,缺乏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决策就成一纸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也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功。做决策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对情况的准确把握。领导干部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保证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和“错路”。

(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事求是,理应首先坚持事实求是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指领导干部对待调查研究不能走形式,既要态度端正、正心诚意,更讲求。一是要力戒“逆向”调查研究。“逆向”调查研究,实质上是以形式主义为主观主义服务,以调查研究之名行主观意志之实,让主观主义“合法化”。二是力戒徒有虚名的“伪调研”。领导干部不能把基层调查研究作为“插科打诨”,到基层散心寻乐找“存在感”。“伪调研”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增加基层负担。三要力戒“被安排”的假调研。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可以有“规定路线”,更要有“自选动作”,要查找“真问题”,刹住一些“机会主义”的歪风。

(二)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给出的实践考卷。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形象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有的放矢,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防止“无病呻吟”,也要防止“隔山打炮”。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实践主体的领导干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象性活动。这种目的性、计划性,要求领导干部从调查研究一开始,就要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不搞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而是真正把调查研究过程作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谋划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

(三)制定科学方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无论是对领导干部本人,还是对被调研单位,调查研究都是艰苦繁重、耗时耗力的工作。如何让调查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领导干部精心谋划方案。一是要围绕主要问题调研。主要问题在哪里,调查研究就在哪里展开;主要问题越复杂,调查研究就应越深入,既要防止箭离靶心的调研,也不能“高射炮打蚊子”,为一些细致末节问题兴师动众进行调研。二是合理选取调研对象。合理确定调研对象,就是要注重调查研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力争获取客观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三是优化方法手段。领导干部要根据在熟练运用常用调查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实际情况创新调研方法,提高调查研究效能。

(四)要有亲自出马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在网络社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快捷。视频直播和自媒体报道等让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但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都替代不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因此,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上,要有“亲自出马”的意识。“亲自出马”就是要“身入”、“心至”进行调查研究。感性认识是研究问题的起点。没有感性知识的积累,理性认识难以形成,不可能形成真知灼见,也无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坐在办公室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领导干部“亲自出马”的深度调研,与被调研对象面对面接触,看似费时费力但获取的资料最客观、最真实。

三、加强调查研究落“实”见效的跟进措施

领导干部不仅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得真知、寻良策、察实情,更要注重“调查—研究—决策—落实-反馈”过程的整体性,既要搞好调查研究,还要形成科学决策,更要推动决策执行、跟踪反馈等跟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一)要推动形成科学决策。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调研实效、看成果运用、看问题解决。领导干部的一项非常重要任务就是做决策。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要聚焦“科学决策”这一目标,坚持“调”“研”并重,做到“研以致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实现调查研究成果的最大化,坚决防止重“调”轻“研”、“调”而不“研”、“研”而不“决”等情况,同时要避免出现“有用的情况摸不到、管用的建议提不出”的调研尴尬。

(二)强化落实性调查研究。抓落实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衡量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实不实,最终要看调查研究决策成果能否得到有效执行落实。新时代,既要解决“调查研究隔层纸”的弊病,更需解决“政策执行隔座山”的积习。推动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对前期调研工作进行跟踪检查,防止科学决策“落空”,都离不开“落实性”调查研究。这种“落实性”调查研究,主要是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口号响当当”,而实际工作中,不查实情、不出实招、不办实事、不求实效。

(三)形成调查研究良性循环。党的发展历程表明,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决策和制定的工作方针也就符合客观实际,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制定的政策脱离实际,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领导干部对于许多问题的观察、认识,往往并非一次性调研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而是需要做连续、动态的调研。调查研究要真正形成从问题出发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决策—“落实性”调查研究—从新问题出发的调查研究的良性循环过程。

(四)健全调查研究工作机制。我们党有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设立调查研究局的通知》、《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八项规定”把改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放在第一位。《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推动调查研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一是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科学决策的全过程,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建立健全调研成果落实制度,推动调研成果应用。三是建立健全调研督察纠风机制,确保领导干部能够以良好作风开展调查研究。四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重在要求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亲自参与重大问题调研。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