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2019-10-15 09:18:40
来源:北京日报
TAGS:

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李君如

核心观点

在今天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时,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思想贯彻始终而不走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早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对于人民共和国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用两句话作了精辟的总结和概括:“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定要把握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牢记“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

人民,是新中国的标识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标识。毛泽东说过:“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我们在这里讨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标识,不是为了让大家注意到这一中国独特的政治现象,而是要进一步从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要认识到在国家问题上强调“人民”,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首先,“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这样的道理,不仅源于中国近代自辛亥革命以来丰富的民主政治实践,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而且是从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政治文化中传承和发展过来的。在中国,三四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样的古训。生活在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的孟子,还告诫过世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指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尽管这些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中的有识之士,说这些话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帝王君主的统治,但都懂得“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又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武装,更懂得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人民。

同时,“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这样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的“人民”,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建立在阶级分析基础上的“人民”,而不是否定阶级分析或有意不讲阶级性的“人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范畴。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系统论述了这一重要思想。他说:“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我们国家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没有人民,就没有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一事无成。

综上所述,我们在领会“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时,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里讲的“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范畴。

人民民主是新中国的本质特征

我们讲“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最重要的是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是人民民主的中国。

1948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发表的“五一口号”中,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由民主统一战线来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就是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到解放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把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转化为有组织、有章程、有制度的统一战线;然后,决定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具备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代行国家政权机关的职权。这种民主,在民主政治的分类中属于“协商民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民主建立新中国的经验概括为“民主建政,协商建国”。

这一历史过程所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建政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依靠和发挥我们在革命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把非制度化的统一战线转化为制度化的统一战线,即在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程中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再把制度化的统一战线转化为人民民主的政权组织,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代行国家权力机关职权。

可以这样说,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重视民主,而且有自己的创造。世界上许多人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创造了两种民主形式,一是选举民主,二是协商民主。人民民主的这两种不同的实现形式,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了不同而又相辅相成的作用,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和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两次重要讲话系统地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里说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选举民主”;这里说的“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引人注目的“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相结合,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协商民主,指的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这种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协商民主的特点及其来源所作出的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刻、最明确的概括。

综上所述,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是新中国的本质特征。我们的人民民主包括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形式。因此,我们讲“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最重要的就是人民是新中国真正的主人,人民民主是新中国最本质的特征。

一切功劳归于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时,讲得最多的是:一切功劳归于人民。

回顾历史,新中国是在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中诞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人民的共同推进中建立的。同样,改革开放也是在人民的开拓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的思想,我们治理国家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在治国理政时,在思想观念上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工作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价值导向上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治理之道的核心思想。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时,第一条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二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两条基本方略必须同时并重而不能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越是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今天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时,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思想贯彻始终而不走样。

(作者为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一代接一代与祖国共奋斗

叶小文

核心观点

昨天,今天,明天,历史的脚步读着秒走来,近14亿中国心一起跳动。从前人手里接过持续奋斗接力棒的中国这一代青少年,一定会跑得更好,一定会让中国“更加美好”。

躬逢盛典,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在红旗和鲜花的海洋中,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在万众高唱国歌之后,屏住呼吸,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每句话,每个字,都应和着历史的脚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庄严时刻聆听这个讲话,我有一个感觉:昨天,今天,明天——我们正站在时间和历史的节点上。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我和我的祖国,我和伟大的中国人民,正一起在见证历史、参与历史、创造历史。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听着这句话,我眼前似乎跳出了电影《开国大典》记载的历史画面。70年前,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凯歌声中,毛泽东豪迈地宣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已经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70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再次豪迈地宣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已经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新中国的70年,是一个古老民族赓续千年梦想、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国家带领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重新走向世界的时空进程。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镌刻在历史年轮上的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听着这句话,在城楼上看着英勇的人民军队雄伟的阅兵方阵一排排走过,国产主战装备、新型武器装备、大国重器一批批驶过,多架次、多机型的现代战机群一队队从头顶掠过,我不禁想起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想起周恩来当年阅兵时的叹息,“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如今,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我们可以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这盛世,已经如您所愿。中国人民于“漏舟之中”走向站起来,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富起来,于“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新中国70年的发展,将中华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于记忆深处,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曾经跌倒的中国人,最能体会“站起来”的欢欣;曾经贫穷的中国人,最是充满“富起来”的渴望;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最是拥有“强起来”的自信。当习总书记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体会到其中地动山摇的雷霆万钧之力。

“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听着这句话,在城楼上看着10万名群众、70组彩车、36个方阵组成的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队伍徐徐而过,我感觉长安街上展开了一幅流动的新中国发展、新时代奋进的历史画卷。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不仅让人回顾昨天,更让人立足今天、展望明天。我们的先辈们,多少代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斗,打下了红色江山,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辉煌的70年,我(1950年生)有幸与50后、60后、70后、80后……持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浪接一浪,一代接一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一起奋斗,一起见证历史、参与历史、创造历史。长江后浪推前浪,今天和明天,要“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主力应该或即将是90后、00后、10后……重任要落在现在的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关键时刻,别无选择,担当冲刺主力军和“种子选手”的,无疑将是现在的青少年一代。过去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未来又“岂能倒在终点线前”?

当群众游行推向高潮,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少年一起涌向天安门城楼时,我分明感到,来了,一浪接一浪的90后、00后、10后……来了,中国的这一代青少年,他们意气风发,他们堪当重任,他们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完成这关键的一跳。

古老中国,又见少年。少年中国,青春无限。昨天惊天起,今天动地来。明天更美好,少年尽英才。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昨天,今天,明天,历史的脚步读着秒走来,近14亿中国心一起跳动。从前人手里接过持续奋斗接力棒的中国这一代青少年,一定会跑得更好,一定会让中国“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