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初心不改梦归处

2019-01-23 17:55:51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编者按  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空军军医大学专业技术二级教授金岩主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在全校教研人员特别是高职队伍中引发热议,对于吸引保留高层次人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

志存高远,当饮水思源

■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  杨雁灵

1991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原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疗专业,成为“华山抢险战斗集体”学员大队一员,在优良革命传统的滋养和军队熔炉的锤炼下,实现了从一名青年学生到革命军人的转变。经过5年学习,我又以优异成绩成为外科学硕博连读研究生。200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在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教研室工作,开始了人民军医的生涯。这些年,我先后开展多种创新性手术,多次获评全国“名医名术”和“青年名家”。

2017年底,当学校组织转改文职人员政策宣讲时,我出乎意料地听到了金岩教授主动申请转改的消息。我读研究生时曾听过金教授的课,曾到他的实验室做过实验,也算是金教授的学生。专业技术二级的教授身先士卒,带头转改,这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和崇敬。这种榜样的力量更加坚定了我转改文职人员、留在西京医院继续为军服务的初心。

不少同学和朋友知道了我的想法后表示不解:“凭你的技术,转业到地方大医院,能轻轻松松当个科主任;若是自主择业办个医疗机构,收入更是不得了。”我知道在待遇方面可能比不过一些地方同行,但我想,人不能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更高更远的追求。西京医院综合实力连续7年排名全国前列,在西北地区医学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这里是见证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今后发展的栖息之地。正如金岩教授所说,军队改革是大势所趋,换一种身份依然是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衔环结草,饮水思源,作为医院的一分子,我也要给“大树”浇水施肥。无论身份如何转变,为广大军地患者解除病痛折磨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手术刀依然是我为国家、为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冲锋枪,脱下军装我也会日日打磨,不忘初心,让八一军旗永远指引我前行。

从军一日,当忠诚一生

■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  罗  层

2017年初夏,学校正式转隶空军,我们由“橄榄绿”换上了“空天蓝”。正当全校上下都在为学科设置体现空军特色、科研方向助力空军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服务空军需求而紧张忙碌时,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拉开帷幕。

对于这身心爱的军装,大家都有着深深的留恋和不舍。面对新的文职人员政策,一些人观望和等待也是人之常情。学校、学院一次次组织政策宣讲和答疑,各级领导深入教研室与大家面对面谈心交心。一番思索和彷徨后,我主动申请首批转改为文职人员。

人生道路上,让我一次次作出无悔选择的,是源于内心的“忠诚”二字。地方大学毕业后,我考入原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从那时算起,我穿着心爱的军装,在这个大院里风里来、雨里去,摸爬滚打22载。定岗落编后,我们科室70%的现役干部都能保留,像我这样的中坚骨干留下来应该问题不大。我想,军改大潮乃大势所趋,无论将军或士兵都应当勇于直面“被挑选”。

金岩教授主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军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有一颗忠诚于军队发展大局,忠诚于组织培养关怀,忠诚于教学科研事业的初心。脱掉“空天蓝”,换上“孔雀蓝”,不变的是从军报国的初心,不改的是忠诚于党、忠诚于军队的志向。基于这一想法,身为支部委员的我向组织递交了转改文职申请。与其因为面子、身份,放弃心爱的事业、温暖的团队,不如换个身份踏踏实实继续攻关军事医学。

转改一年来,我的工作岗位没变,工作劲头不减,去年春节假期依旧在办公室挑灯夜战,组织团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转改文职后,组织的关心关怀更浓了,同事们的信任支持更暖了。去年,我经过层层选拔,获批学校首批“凌云工程”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站在礼堂讲台上,面对全校2000多名师生员工,我说出了自己坚守梦想、坚定前行的心声:“个人与团队就如同小溪与大海,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汇聚磅礴浪涛。只有把自己和团队融入强军事业中,才能激发出更加蓬勃向上的力量。”

身份转换,当初心不改

■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  杨向民

第一次见到金岩教授,是10多年前在一次研究生毕业答辩会上。当听到一名学生实验不顺后,金教授耐心地开导他说,失败是科学研究中的常事,只要你热爱并认准这个方向,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如同探索“人造皮肤”过程中,看似容易的消化、分离、培养,到大规模阶段就完全不一样了。只有热爱并坚持自己选定的道路,才能为服务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贡献。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对于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我来说,“热爱”是金教授带给我最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2000年,我从地方大学毕业后,作为社会聘用人员来到学校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一名本科毕业生能走入军事医学高等学府,在院士团队工作,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所在团队每天都有满满当当的教学科研任务,在这种紧张充实的工作状态中,我边干边学,先后攻读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我一直感受着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也越来越热爱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和军事医学科研事业。

2010年底,我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项目,突然接到导师希望我尽快回国开展科研的电话。我当即告别国外的指导老师,飞回祖国。没想到,回国后还有第二个“惊喜”等着我。科室领导找我谈话,“学校现在有择优录取聘用人员为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政策,如果能加入这支队伍,你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成为非现役文职人员后,我心里多了一分归属感,更多了一分对工作的热爱、激情和担当。由于成绩突出,我先后获评学校优秀科技人才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

2018年下半年,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考核纳编工作顺利结束,经过严格公正的考试、考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如愿纳编,穿上了期盼已久的“孔雀蓝”。回望来校工作的19年,从聘用人员到文职人员,从普通实验员到副教授,是对强军兴军的笃定、对军事医学事业的热爱,引领我追寻探究生命科学奥秘的幸福。

(袁真明、王 煜、檀 琳整理)

责任编辑:李兴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