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教育学中学习迁移的概念

2018-08-08 09:55:40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军队文职教育学中,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经验的整合。

迁移不仅发生于同一类型的学习或经验的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与经验之间,比如词汇知识的学习将促进阅读技能的形成,而阅读技能的掌握也促进个体获得更多的词汇。所以,迁移表明了经验间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考点一: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

一、学习迁移

(1)根据迁移的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①正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称为正迁移。

②负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称为负迁移。

(2)根据学习的情景,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①近迁移:先前学习的情景与后来学习的情景虽有所区别,但非常相似时产生的迁移。

②远迁移:先前学习的情景与后来学习的情景虽有联系,但却有很大区别时产生的迁移。

(3)根据学习者的意识程度,可以分成有意迁移和无意迁移。     

有意迁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抽象概括和反思总结,寻找当前情境的联系和耝似性,从而在新情境下产生的迁移。它强调学习者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和反思总结。

无意迁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意识的进行总结和反思,而只是对学习环境的表面特征产生自动化反应,在新情境下愿有的概念、技能产生自动化的迁移。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那种迁移(  )。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本题答案为A。同化是指不改变原有的经验结构,直接将原有的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和作用,或者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经验结构中去。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同化迁移过程,如已掌握的“金属”概念对学习“铝”的影响。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都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二: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一、早期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18世纪中叶,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创立官能心理学,推动了形式训练学说的诞生。形式训练说强调发展人的心智,其主要观点包括:

1.人生来就具有各种心理官能,比如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推理等,这些官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发展和加强。

2.一种官能在某个情境中通过训练得到发展,就可以自动转迁到和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

3.学习内容并不重要,因为内容容易被遗忘,作用是暂时的,价值有限。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官能的训练和发展。

(二)共同要素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思在20世纪初提出共同要素说,他们认为迁移依赖于先前的活动情境和新情境的共同要素。

这种共同的要素主要包括学习情境中的目的、方法、原理和基本事实。其实质是脑内相同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即当两种学习活动中的刺激相似,反应也相似时,才会发生迁移。两者之间的相同元素越多,迁移量越大,而两者之间的相同元素越少,则迁移量也越小。

(三)概括化理论

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

1.迁移的关键不是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共同因素,而是在学习情境中对共同因素的概括化,即一般的原理或原则。

2.学习者在先前学习中通过概括掌握能够泛化的一般原理或原则后,将其有意识地运用于新的学习情境中。

(四)关系转换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苛勒对概括化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关系转换理论。

该理论强调个体的理解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个体对两种学习情境的原理或原则之间关系的“顿悟”。

以上四种理论是最常见的早期迁移理论,此外还有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哈洛的“学习定势说”。

二、现代迁移理论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1963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认知结构说。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者积极地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效的迁移过程。

2.三个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

稳定性。

3.奥苏贝尔还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的材料,它指在进行学习任务之前先呈现的材料,是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与当前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一道桥梁,帮助其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二)产生式迁移理论

1.安德森最先提出了产生式迁移理论。

2.核心思想是:先后两种认知技能的学习能够产生迁移,是因为两者之间的产生式相似,产生式是决定迁移产生与否的重要因素。

安德森等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

1.迁移量由新旧技能间产生式的重叠量决定,重叠的产生式越多,迁移量就越大。

2.知识编辑影响着产生式的获得与迁移。

(三)图式理论

1.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1781年最先提出图式理论

2.皮亚杰接受并发展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情境中因为重复而产生迁移。”

3.现代图式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安德森、鲁姆哈特和加内尔,他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图式理论。

4.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把图式定义为个体大脑中的知识储存,并把图式理论分为三类: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与结构图式。

5.霍利约克提出了符号性图式理论。该理论关注学习者的作用,强调“理解”是新旧信息在外部符号刺激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准确、客观的反映,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2.后来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人进一步研究并将其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他们十分重视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

(五)元认知迁移理论

1.元认知迁移理论是一种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学习迁移理论。

2.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1)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个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策略元认知知识。

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是非一般的?(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本题答案为B。共同因素说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于两个学习情景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相同要素也即相同联结。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这种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相同要素的领域,难以揭示人类复杂的学习迁移的实质。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考点三:促进学习的迁移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一)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主要通过三个变量来影响迁移的发生。

1.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二)学习者的理解与熟练

1.学习者对知识内涵的理解水平越高,积累起来的认知结构层次就越分明、概括性越强、分析也越清晰,促使学习迁移的速度加快、范围变广。

2.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练习和训练,有些知识熟练之后可以实现技能的自动化,不需要意识努力或只需很少的意识努力就能解决问题,从而较快地把意识转移到同类心智或技能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学习者的定势

1.定势又称为心向,通常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定势对迁移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表现为两方面,既可以成为促进迁移产生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心理背景。

3.定势的消极作用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功能固着,也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

(四)相似性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构特性的相似,一种是表面特性的相似。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迁移的产生。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一)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1.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3.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二)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1.精选教材

在选择教材内容时,一般关注内容迁移价值的广泛程度。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三个标准:教材实现结构化、教材实现一体化、教材实现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1)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2)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当前的学习情境与之后需要所学知识经验的实际情境相类似,有助于产生学习的迁移。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练习的机会,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学生学会迁移,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

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等方面具有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作用?(  )

A相似性           B概括经验   

C学习策略          D心向

本题答案为A。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较多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相似性主要包括学习材料哦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过程的相似性。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迁移效果明显。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责任编辑:李兴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