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在教育学中知识的概念

2018-08-08 09:42:55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军队文职教育学中,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一:知识的概念及分类

一、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1.知识的功能

知识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1)辨别功能,人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对感受到的事物进行辨认和归类,从而对它们不再感到陌生。

(2)预期功能,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时,人就可以通过推论对事物形成一定的预期,推知事物会是怎样的,它会怎样发展变化等。

(3)调节功能,个体总在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来确定活动的程序,并对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1)知识不简单等同于能力,但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能力是更稳定的心理特性,对人的活动有更普遍、更一贯的调节作用,而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得,它是知识、技能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是个体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应用而实现的。

(二)知识的分类

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个体到底有没有程序性知识不是通过他的回忆而是通过他的活动才能判断。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①联系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的。

a.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b.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另外,掌握记笔记、阅读等程序性的知识对学习陈述性知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C.学生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程序性知

②区别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所不同:

a.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要经历理解符号代表的意义,建立符号与事物之间等值关系:对事实进行归类,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理解概念、事实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的步骤。

b.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还主要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是模式识别;二是动作序列。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1)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2)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

(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

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存在是相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转化。

②通过外化把隐性知识用其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自然的交谈,是知识外化的有效途径。

③显性知识通过内化和综合化也能成为隐性知识。

“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隐性知识

本题答案为D。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例如,每次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中,学生提出的方法大同小异,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便是波兰尼的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故本题正确的答案为D。

考点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般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理解、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提取。

(一)陈述性知识的理解

理解就是将有关新经验或新知识的物理形式的刺激(声音刺激或视觉刺激)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激活长时记忆中相应的节点,同时也激活与这些节点有关的若干旧经验或旧知识,这若干节点在工作记忆中被联结起来构成了新经验或新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的保持

保持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质是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并要进行复习,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遗忘。

(三)陈述性知识的提取

提取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将储存于大脑中的陈述性知识提取出来并加以利用的过程。

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般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三个阶段中的一个(  )。

A知识的理解            B知识的保持

C知识的提取            D知识的编码

本题答案为D。

考点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不同的,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的是某项操作或某一系列的操作程序。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陈述性知识阶段

该阶段是对以陈述性形式存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对这类陈述性描述的学习和理解获得该程序性知识的有关命题,此时的程序性知识尚未在实际操作中转化为行为。这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是一致的。

(二)第二阶段: 转化阶段

该阶段即产生式系统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练习各种变式,将程序性知识从陈述性形式转化为可以表现到实际操作中的程序性形式。并经过大量练习,在准确性和速度上均不断提高

(三)第三阶段: 自动化阶段

这是程序性知识掌握的最高阶段,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支配人的行为。

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

A命题           B图式   

C产生式          D故事脚本

本题答案为C。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考点四:认识策略的学习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认知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策略。

1.利用记忆规律

(1)干扰

干扰会阻碍人们在脑子里复述刚才所学的信息。因此,一定要考虑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在进一步学习之前,在头脑中进行复述,避免干扰。

(2)抑制和促进

①抑制:是指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的消极影响。

a.当后面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先前所学信息在记忆中的保存,这种现象叫做倒摄抑制。

b.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时,就出现前摄抑制。

②促进:是指前后所学信息之间的积极影响。

a.学习某件事常常有助于学习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叫做前摄促进。

b.后面所学的信息有助于先前信息的学习,这种现象叫做倒摄促进。

(3)首因和近因效应

①首因效应:是指开始阶段所学的信息比其他信息更易记住的现象。

②近因效应:是指最后阶段所学的信息比其他信息更易记住的现象。

2.合理复习

(1)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据此他提出了遗忘曲线。根据这一遗忘规律,学生有必要采取及时复习的策略,以便减少短时间内的大量遗忘。

(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①集中复习是指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

②分散复习是指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3)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

①整体学习,是指对某种知识技能进行整体学习。这种策略可以减少别的事情对学习的干扰。

②部分学习是指将这长长的一段内容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来学习。这种策略有助于减少倒摄抑制。

(4)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篇材料时,一面阅读,一面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或自己背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回答或背诵的情况,检查自己的错误和薄弱环节,从而重新分配努力。

(5)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到了掌握水平,并没有停止学习,而是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能增强学习效果的保持。

3.自动化

随着学得越来越好,任务所要求的注意力就相当少,这样一个过程就称之为自动化。自动化主要是通过操练和练习而获得的。

4.亲自参与

在学习完成各种任务时,让学生亲自参与这些任务,要比让学生只是看说明书或者老师完成这一任务学得多。

5.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

在一定的情境下,人能够联想起这一情境下曾经发生的事情,这表明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回忆。另外,学习与回忆时心境的相似,也能提高回忆效果。

6.心向、态度和兴趣

心理态度、兴趣,也是影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感兴趣的事或持积极态度的事,记得牢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或持消极态度的事,记得就差一些。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度加工资略。

1.记忆术

记忆术是指种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并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较流行的一些记忆术有以下几种: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它是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起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位置记忆法对于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2)首字联词法

首字联词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

(3)谐音联想法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

(4)琴栓——单词法

琴栓——单词法类似于位置记忆法,只是你要把序列中的项目与一系列线索而不是熟悉的地点相联系。典型的琴栓——单词法是将数字和单词联系起来的一些韵律。

(5)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在教外语词汇时非常有用。

(6)视觉想象

2.灵活处理信息

(1)有意识记

在学习时,不要孤立地去记东西,而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即使所学信息部分遭忘了,也可以利用信息之间的关系推出来。

(2)主动应用

学生在学习信息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而且要帮助学生感觉到这些信息有用,能把这些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并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应用它们。

(3)利用背景知识

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于某一事物,你到底能学会多少,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你对这一方面的事物已经知道多少。所以,背景知识比一般学习能力更能帮我们预测学生能学会多少。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党略期款展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下面是几种重要的组织策略:

1.列提纲    

列提纲是指以简要的语词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

2.作图表

(1)系统结构图

系统结构图对专家来说,能够很有效地在短时记忆中管理材料,能很快在长时记忆中找到所需要的材料。

(2)概念关系图

概念关系图能图解各种观点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建构概念关系图的过程是一个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外显化的过程,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①选择核心概念;②选择相关的概念,放在不同的层次上;③添加概念之间的连线,并标明文字说明;④反思。

3.运用理论模型

对于复杂的课题,可以采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某个过程之间的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建立相符的理论模型。

三、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一)元认知的结构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他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②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2)有关任务的知识:即对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的认知。

(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即个体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选取、调节和控制有所认识,属于过程性知识。

2.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控,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3)调节,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

1.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1)领会监控

(2)集中注意

3.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1)时间排序

时间管理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你可以给自己每个小时制定详细的计划,也可以仅就一天的纪事排序。排序的依据一般为事情对我们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

(2)有效时间管理的使用

①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

②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

③使用固定的学习区域;

④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⑤学会对分心的事物说不;

⑥自我奖励学习上的成功。

2.学业求助策略

(1)学业求助策略的含义

学业求助策略是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持管理策略。

(2)学业求助过程的阶段

奈尔森一黎高把学业求助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意识是求助的需要。个体意识到任务的复杂和因难,发现仅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目标。

②决定求助。个体对求助行为的受益和代价进行权衡,决定是否求助。

③识别和选择潜在的帮助者。做出求助决定后,需要决定向谁求助,帮助者的能力、态度是个体选择帮助者的主要标准。

④取得帮助。取得帮助的策略有两类,一类是非言语性的;另一类是言语的,即直接开口求助。

⑤评价反应。求助者最后还需要对求助结果进行评价,这包括所获得的帮助对问题的解决是否足够、求助策略是否有效、他人对求助的反应等方面的评价。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本题答案为B。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的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所采用的就是元认知策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正确的是(  )。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分析、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察、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

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

C时间管理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本题答案为A。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它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控,调节。元认知最早是由弗拉维尔提出来的。时间管理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②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责任编辑:李兴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