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教育学中课程的含义

2018-07-31 11:03:18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军队文职教育学考点一课程的概念与意义

一、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一词的由来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疏《诗经•小雅》“教(或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但含义与今天不同;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含义指功课及其进程。

在西方,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1918年,美国博比特《课程》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二)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开设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它们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二、课程的意义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教和学的中介和纽带,是教学的主要媒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教师教学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着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影响学校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军队文职教育学考点二课程理论的发展

一、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1859年,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课程问题明确化的开端,把课程看作科学知识。

二、杜威的经验课程

1902年,杜威的《儿童与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三、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课程论

1918年,博比特《课程》一书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活动分析法”为课程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四、泰勒目标模式

1949年,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明确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和评价结果。

五、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是以教学学科知识为中心任务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结构主义)、巴格莱(要素主义——强调教育和课程应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精华最基本的内容传递给下一代)、赫钦斯(永恒主义)。优点:易教、易学、具有逻辑性、结构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缺点:忽略兴趣、需要,过分注重知识、逻辑,易造成知识割裂,不利于因材施教。

六、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提出以社会现实问题做课程设计的核心,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改造主义学派)、费莱雷。优点: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利于为社会服务;重视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有利于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缺点:忽视课程的其他制约因素,忽视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夸大教育的作用。

七、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以儿童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教材编制注重儿童的心理结构,强调在课程教材中突出知识的获得。代表人物: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泰勒(存在主义课程理论)。优点:注重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活,强调实践活动易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缺点: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知识的逻辑性。  

军队文职教育学考点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根据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课程实现的具体标准和意图,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学习后,在智力、品德、体质等方面发展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内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课程编制的最关键准则。

(二)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学科需要、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科专家的建议。

(三)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应用于“知识”领域;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用于“过程”领域;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用于“制作”领域。

(四)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和时间性。

(五)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价值内化程度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性格化;动作技能的目标——从简单到复杂分为知觉、定势、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三、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吸取各种课程理论中合理成分的原则

(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三)系统原则

(四)多元主体合作原则

(五)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六)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原则

(七)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

四、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间接经验的选择(是科学理论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直接经验的选择(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社会性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原则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三)课程内容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是课程文本的一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组成: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

课程计划设计原则:以课程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以学生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以课堂教学为主,安排各项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2.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各学科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各学科的编写纲要、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内容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3.教材:又称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的特性

2.教师间、教育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教师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社会、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六、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1.根据评价时间,分为诊断性评价(课程计划开始前)、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

2.根据评价者身份,分为内部人员评价和外部人员评价;

3.根据评价者注意力集中于课程实施的过程还是结果时,分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4.根据评价与目标的关系,分为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重视教学的所有结果)。

(三)课程评价的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分为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评价的重点主张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即同时关注非预期的结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费尔比姆,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CSE评价模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差距模式(普罗沃斯)、回应模式和解释模式。

(四)课程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发功能和诊断功能。

军队文职教育学考点四课程改革

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课程改革

(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各国教育大发展大改革时期

1.教育内容现代化

2.教学内容理论化

3.教学内容逐级下放

4.文理科比重的调整

5.增加观察和实验的材料与内容

(二)70年代,是教育改革调整的时期

1.70年代的重复

2.职业教育加强

(三)80年代后,新改革时期

1.加强基础学科

2.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课程有灵活性和自由度

3.强化环境教育和公民教育,培养社会责任心

4.加强品德教育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9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了实验和实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于2004年秋季启动高中新课程。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学习

5.正确评价观念的形成

6.课程民主化与适应性的推行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课改的基本任务: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新一轮课程体系设计构想:(1)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一: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夸美纽斯B.洛克 C.斯宾塞D.赫尔巴特

红师解析:本题答案为C。在西方,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所以本题选C。

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二: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持这一主张的是   (    )。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红师解析:本题答案为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它的主要观点有:①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③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④组织意义学习。

责任编辑:李兴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