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青春报国,正在我辈

2020-05-11 11:23:51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撤离武汉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当“90后”集体回望2020年的初春,会看到什么?相信会是成长。

在驰援武汉的4000多名军队医务工作者中,超过四分之一,是不满30岁的年轻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90后”。最小的女兵护士刘思彤,刚刚年满20岁。在很多年长者的眼中,他们正值芳华,过去可能有些许任性和叛逆,有的不愿加班,有时喜欢在背地里学护士长说话,喜欢吃路边的烧烤。还有的,本来没有经历过爱情,却天天唱着那些吐字不清的情歌。但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以“我年轻,让我上”的果敢,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以“国之青年,岂能当逃兵”的担当,忙碌在最危险的救治现场;以“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坚定,完成了一次令人感奋的集体亮相。正如习主席赞许的那样: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这些年轻人,显然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勇气和胆识。

“怕吗?”我问护士钟铃。她白了我一眼,答:“你试试?”两年前,钟铃和她的战友金晨璇从军校护理专业同期毕业,这次她们是第一批进入“红区”的护士,也是最后一批撤离火神山医院的护士。这两位中尉女军官,在武汉工作80多天,每人消耗了120多套防护服和隔离衣。压力大的时候,金晨璇跟男朋友吵了一架,哭着历数男友的各种不是。其实,世上本就没有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所以,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在请战书上写下这样的理由:“我是单身,没有牵挂,让我上。”

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一线承担护理任务的“红区”护士,以往有各自的“怕与不怕”,但在生死时刻,他们各安其职、各领其命,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步工作,让一个个生命在自己的手中得以延续。一张张脸庞虽然稚嫩,眼神却透露着坚毅;一个个虽是“职场”新人,却责任感爆棚。青春似竹子拔节,听不到声响,却看得见力量。这份青春力量散发的光和热,铸就了防疫一线的最强堡垒。

这些年轻人,显然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能力和本领。

“人生实难,大道多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但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只有鲜花铺路。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有一批年轻医护人员曾在联合国的各个任务区参加过维和行动,有埃博拉疫区工作经验,经历过战场枪弹伤救治任务的磨砺,还有的参加过中外联合卫勤演习、国际医疗救护、护航等重大军事任务。

脸上稚气未脱,其实已是“老兵”。他们继承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伴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步伐成长,身上留下了人民军队的时代烙印。他们多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经过正规院校培养,具备现代军人的知识底蕴和专业技能。在这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疫情中,他们日夜奋战、咬牙坚持,不仅为自己拓展着生命的强度与厚度,也为赢得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忘我奋斗。

这些年轻人,显然比我们想象的更有理想和情怀。

谌磊退役后觉得兵没有当够,又考入军队医院成为一名男护士。在武汉,谌磊火线入党,荣立了三等功。当军功章挂在胸前,谌磊说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生在改革开放之后,长在国家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年轻一代少有物质匮乏的困扰,而是渴望在国家危难之时,能有机会站出来,为国家效力,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民族需求的统一。不惧生死、青春许国,只因深爱这山、这河。这,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年轻人普遍的理想和情怀。

青春报国,正在我辈!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如今中国年轻一代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应答。正是在这种隔空应答中,一代代人完成了历史的交棒和精神的传承。而我们的伟大民族,也正是伴随这种回响,经百折而犹向前。当历史来到又一个关键当口,谁来守护一个社会的正义?谁来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谁来为时间赋予意义?又由谁来稳稳接住历史的重担?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已有答案。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静已不再年轻,军装穿了31年,她的青春脚步走过非洲埃博拉疫区和大洋岛国。出征武汉,陈静带领的48名护士大多数都是“90后”。女孩们工作很努力,走出重症监护室,就蹦蹦跳跳认为自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囡囡。陈静喜欢走在最后,看着孩子们的背影。陈静说,这,就是青春的延续,队伍的传承。正是因为这样的传承,我们这支军队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